|
龜類的飼育方法
要飼養龜類,首先要學會如何判定烏龜的健康情形。可於白天及傍晚時觀察烏龜的活動能力,一般而言,不太活動的個體表示其健康情形並非十分良好。另外,亦可以食指及大拇指撐起烏龜的前肢,若可支撐住且能往上爬的個體,其健康情形仍不錯,倘若無法支撐而望下滑者,應可考慮不予購買。 在選購烏龜時要先知到將來會長到多大,例如。巴西龜的幼體雖然很可愛,但經過數年的成長,可能就不容易讓人覺得喜歡。同時要對其生活習性及食性有所了解,最基本的是要知道自己所飼養的烏龜是屬於陸生或水生的種類,才能為自己的寵物布置一個舒適的家。 龜類很少攝食單一種類的食物,餵食的食物應多做變化,營養才能得到均衡。雜食性的種類在野外可攝食各種植物的花、葉子、種子、果實等,我們可以用白菜、高麗菜的葉子、各種水果來餵食,並可由野外採野菜植物的花嫩葉、果實來餵食,但須注意這些植物是否有毒性,以免誤食而影響烏龜的健康。 植物性的食物需切成小塊,約二至三口的大小。另外烏龜可能會特別喜歡某一種食物,在食物的調配上應做適度的調整,以免偏食造成營養不良的情形。定期補充一些含纖維執教多的食物,以保持營養的均衡及避免吃的過飽。 天然動物的食物包括:昆蟲、蝸牛、蚯蚓、小蟲等,部分水棲種類亦可餵食小塊的魚肉、蝦肉、螺肉等,但豬肉及油脂含量較多的魚肉應盡量避免,因為過多的油脂對其健康有不良影響。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熱帶魚飼料亦可作為補充,國外目前亦有製造烏龜專用飼料供飼養者使用。 草食性及雜食性的龜類一週僅需餵食五至六次即可,最好於活動力較強的十段(白天及傍晚),一天內可餵食兩次,每隔一天再餵食。當烏龜休息時應將剩餘的食物移去,以免污染環境。 肉食性的種類一週僅需餵食兩次,因為烏龜的消化速率極慢,攝食一次可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若餵食過多或太密集可能造成進食過量,使體內脂肪過多,會使四肢及頭尾無法縮入龜甲內,造成活動不便。 我們一般所飼食的食物中常缺少一些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必須定時補充。這些營養補充品在許多寵物店都可購得,每星期可添加一至兩次。目前市售的貓食罐頭或乾燥的貓食,多已添加這些營養物質,意識不錯的補充品。 若兩之飼養在一起要注意使否有食物分配不均的情形,因為有的個體活動力較強,會搶走大部分食物,使另一隻吃不到食物,造成一隻進食過多,一隻營養不足的現象。營養良好的個體,則可觸摸到肌肉下的骨頭。 對整體龜類而言,飼育箱的空間愈大愈好。因為龜類的運動量相當大,需要足夠的空間讓牠們自行移動,以調節體溫及紫外線照射量。只要箱子的空間夠大,就能設計出區域性溫差及向陽處和背陰處。當溫度、光線及飼料條件都充足,卻偶而出現攝食情況惡化的現象時,則可檢視是否因飼育箱的空間不夠大所造成的問題。 以豹紋龜為例:圖示為一般巿售膠合皮所製成的飼育箱,其邊長為90公分,高度為20∼30公分。在此,高度的數值僅供參考,實際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龜類會重疊的情況,以設定其無法逃走的高度。角落須用三角板來加強,當光線太強烈時,這些三角板亦可當作背陰處。箱子的底板必須穿孔4∼5處,其直徑為1∼數公分,並鋪上金屬網以及至少5公分厚的砂子(最好是10公分厚),有了這個通氣孔的設計,就可使糞便幾乎不發出臭味。 飼育箱置放於室內是考慮到冬季較容易保溫,但夏季時如何讓牠們過得舒適顯然更為重要。因為高濕度對居住於乾燥地區龜類之殺傷力,遠大於冬季的低溫。另外,溫差的設計是絕對必要的飼育條件;日夜溫差大是沙漠區氣候的典候特徵,往往一天的溫差達到20℃以上的機會時而可見。但儘管如,此在如,此在人工飼育環境中,並不需要提供這麼大的溫差,只是溫差的設計是絕對必要存在的;到了夜間要是溫度仍高達30℃以上的話,就無法緩和龜類的代謝,若再加上高濕度的影響,就更消耗體能。因此,白天和夜間的溫差至少要10∼15℃;在高溫的夏季,就要找出通風良好的地方,以便夜間氣溫能下降到25℃;若該處在上午能讓陽光照射1∼2小時的話更好。 在自然環境中,龜類在水中和陸地上都會發生攝食行為。人工飼育時,可觀察龜類的情況,讓牠們自由選擇攝食的方式。 水潭的水應儘可能每天都換,因為對龜類來說,水潭的水不但有浸潤身體或當作避難所的作用,同時也是飲水的主要來源。只是龜類的排泄物相當多,即使90公分大的水族箱也很快就會被污染。尤其在水中進行餵食的話,污染的速度將會更快,而水污染的結果,導致氨濃度昇高,此時,龜類就不會喝水,有時甚至陷入脫水狀態。在這種狀況下,即使存有大量的水,龜類缺水而死的例子仍不在少數。 裝設水中過濾器來降低氨濃度,是最簡便的方式。但水量不多而無法裝設過濾器時,多次換水仍能有效抑制污染的發生。 陸生的龜類大都是草食性的。由於草的熱量小,所以自然界的草食性動物幾乎不停地一直在吃草。同樣地,草食性的龜類,每天都必須要給予植物性餌料。雖然有些龜類可由草中取得水分,但飼育者並不易了解到底龜類能從中獲得多少水分,因此最好不要過度期望龜類可完全由投的餌料中補充水分,也唯有額外設置裝水的容器讓龜類自由飲用,才能提供牠們生理機制所需的完全水分。玉於吃剩下的餌料,在下一次餵食前就要除去,同時清洗餌料容器,順便掃除糞便以維持清潔。 草食性龜類的餌料,主要以蔬菜類和水果為主。其中較適合的蔬菜包括:高麗菜(尤其是外側之深綠色部份為佳)、青元菜、油菜、蘿葡葉、青菜、蕃茄、蕃薯、胡蘿蔔、豆芽等,而歐洲陸龜屬的龜類也喜歡吃種植草玶用的短草。若過度供應花椰菜、小黃瓜及萵苣的話,容易引起營養障礙,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另一方面,香蕉、蘋果、奇異果、李子等水果,只要肯攝食的話,都可供應。 由於澤龜科的龜類是雜食性的,除了植物性的食料之外,也需畏給予動物性餌料,如:小魚(包括大肚魚、金魚等)、蝦、貝類、蚯蚓等活餌。至於蛇頸龜類等嗜吃的種類,可適當地搭配這些活餌料並配合飼料來供應。又如長尾山龜、黃星石龜等只吃活昆蟲的龜類,則可餵以雙星蟋蟀、麵包蟲、蛆蟲等。 此外,牛豬的肝臟、胃、舌頭等營養價值高的動物性餌料,只要牠們能習慣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若過度給予紋肉、豬肉片及雞胸肉以外的雞肉的話,就會引起脂肪過多的問題,最好能儘量避免。 除了這些餌料以外,爬蟲類專用的人工餌料、乾燥餌料等,也是非常方便使用的食物。以SERA烏龜專用人工飼料為例,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種類,各營養素成份的比例也很均衡,適合於絕大多數水生龜類之飼養。一般可以使用人工餌料為主食,而乾燥餌料則少量供應。如果是北北美洲產的澤龜類、非洲產的側頭龜的脖子較短的蛇頸龜科等龜類的話,就多供應些SERA爬蟲類飼料等乾燥飼料。 關於餌料的供應量方面,一般以其頭部的大小為標準,但陸龜(草食性)和澤龜(雜食性)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再加上當時的狀況、個體間的差異、雌雄間的差異、不同年齡間的差異以及不同的飼育環境等等,都會反映在食慾上,所以不能不概而論。 飼養生物時,通當餌料的種類不能太偏向某幾種類,因為偏食所造成的長期影響,常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以龜類而言,這些營養性疾病並不容易早期發現,當發覺時,多半己陷入嚴重的狀態。這些疾病的病因,誠如上述,大多是因餌料偏差所造成。事實上,若是把食物想得太簡單,則無論是人類或寵物都容易產疾病。 爬蟲類專用的SERA爬蟲類營養維他命,可協助解決這些問題。然而,若是完全依賴這些物質來獲取均衡的營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無論如何,餌料的多樣化的仍是防範疾病的根本之道。 龜類疾病中,有不少是因飼育者的疏忽而引起。例如:營養障礙就是一天天慢漫累積出來所造成的結果,其原因甚為複雜,一旦出現十分明顯的症狀,不但不易治癒,甚至無法治療的例子也相當多。因此,若在某一群體中發現任何一隻個體出現疾病的徵狀時,最要緊的就是好好檢討餵飼的餌料種類,是否達到營養的均衡。事實上,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提供多樣化餌飼料仍是最佳的疾病預防之道。 佝僂病: 佝僂症不只發生在龜類身上,也廣泛地發生於爬蟲類中。症狀包括:龜甲變軟、頭部的尺寸太小、脊椎骨彎曲等種種牛長異常現象。發生的主因在於鈣質的缺乏,只要缺乏鈣質,就非常容易產生佝僂症。尤其在龜類成長發育過程中特別需要鈣質,若缺乏時,與蜥蜴類一樣會拖曳後腳,而不產生不自然的步行姿態。病情更嚴重的話,甚至整個身體趴在地上,並且無法抬高身體。 治療方法是儘量將餌料改為其原本在自然環境中就攝食的食物,同時在餌料中添加鈣質強化劑及綜合維他命等。另外,須改善飼育箱的通風狀況,並多實施日光浴(或照射紫外光)。在眼睛部位塗抹眼藥膏(人用或貓狗用的)。 維生素A缺乏症: 其症狀包括:眼球突出、無法張開眼睛,有時肛門也會變形。原因可能是:草食性龜類長期間僅餵予萵苣等單一種類的餌料,或雜食性龜類餌料偏向於絞肉或筋肉所致,尤其在幼體期間最容易得病。治療時,先要改善餌料,可以供應幾天加有數滴肝油的餌料來觀察情況。若稍有改善,則在餌料中添加SERA爬蟲類營養維他命來餵食。 維生素B缺乏症與維生素C缺乏症: 若患有維生素B缺乏症,則四肢會消瘦,且收回四肢時,四肢與龜甲間的門隙較明顯,步行時,也因為無法抬高龜甲而開始拖曳。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期只給予冷味肉類或蔬菜、金魚所致。其治療方法是改善餌料及添加綜合維他命,若病情嚴重的話,則不易治療。 維生素C缺乏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造成口腔發炎,其治療方法同上。 碘缺乏症: 碘缺乏症有時發生於陸龜身上,早期不易發現,若持續缺乏的話,就會出現甲狀腺腫大(脖子下方腫大),到了這個時期,就不容易治療。治療方法是在餌料中添加0.5%的鹽(可在小鳥寵物店購得)。 如上述,大多數的營養障礙是由於餌料偏差所致,為了防止這些疾病發生,最好餵食較多種類的餌飼料,並配合使用各種營養劑及綜合維生素。在良好的照顧之下並不易感染到疾病,但是若不幸生病了可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治療。首先要學會如何調查烏龜的健康情形,才能決定是否對你的烏龜進行治療。 1. 以手指輕壓龜甲,觸摸龜甲有無軟化及變形的情形。健康情形良好的個體,腹甲及背甲都極堅硬,若發現有龜甲軟化或變形時,你的烏龜可能因日照不足,而有維他命D及鈣質攝取不足的現象。可增加日照或以紫外光照射,並於食物中補充鈣質、維他命。但是在一、兩歲以前的幼體龜甲並未完全硬化,應避免用力過度。 2. 檢查四肢、尾、頸部內凹的皺摺部分是否有外寄生蟲附生。烏龜體表凹陷處會有寄生蟲的附生並吸取血液,發現時應立即除去,以免影響烏龜的健康,並避免飼主受感染。 3. 檢查龜體外表有無外傷、咬痕即白色或紅色的腫塊。若數隻烏龜飼養在一起可能會互咬,尤其是具攻擊性的種類。若發現有傷口時,不必緊張,龜類常可自行復原,但為避免受到感染,可用一般含抗生素的藥膏塗抹。龜類表皮的鱗片及盾板的角質會有脫落的情形是屬正常的現像,但偌大快脫落則可能是受霉菌感染。 4. 檢查眼睛是否能張開,眼瞼有無腫塊或黏液狀分泌物。眼瞼的腫脹可能是溫度過低或水質不佳所造成的感染,可用含抗生素的藥膏塗抹於眼睛及眼瞼。 5. 檢查口部及鼻孔有無分泌異常的年抑或泡沫狀分泌物。若有不正常黏液及泡沫狀物質分泌時,可能感染到肺炎,可餵食抗生素來治療。 6. 檢查呼吸是否有異常聲音。呼吸有雜音亦是感染肺炎的症狀。 7. 觀察走路姿勢是否正常。健康正常的烏龜行走時腹甲會與地面平行,若向一方傾斜或前端上翹時,即表示其健康情形有問題。 8. 觀察烏龜游泳時是否能保持平衡。健康的烏龜游泳時前端向上揚,若發現在水中無法保持身體平衡而偏向一方時,表示其呼吸道或泄殖腔可能受到感染。 9.以手指撐起其前肢若無法支撐而下滑時,這隻烏龜可能過份虛弱或飢餓過度。 |